体育热点

当徐杰和张宁站在亚洲杯名单上,我看到了中国篮球最该有的样子

  • 2025-08-01 16:01:13

男篮亚洲杯 14 人名单公布那天,我盯着屏幕看了三遍 —— 徐杰和张宁的名字紧紧挨在一起,像两颗突然亮起来的星星。​

这事儿放在三年前,大概会被当成笑话。一个 1 米 78 的矮个子后卫,一个被骂 “只会靠身体莽” 的选秀球员,怎么可能同时挤进出征名单?但现在,他们真的做到了。​

谁说矮个子不能当国手?徐杰用绷带和血泡说话​

徐杰第一次进国家队集训时,连球馆保洁阿姨都记得他。“那个最矮的小孩,每天最早来,最晚走,训练服拧出来的水能养鱼。”​

当徐杰和张宁站在亚洲杯名单上,我看到了中国篮球最该有的样子

1 米 78 在职业篮球圈是什么概念?对手后卫随便一个挡拆,他就得像泥鳅一样从人缝里钻;抢篮板时,他得比别人多跳三次才能摸到球。但现在的徐杰,是 CBA 最会偷后场篮板的后卫之一,上赛季场均 2.8 个篮板,比很多两米多的锋线还稳。​

有次赛后我撞见他冰敷脚踝,两只脚腕缠着厚厚的绷带,上面还沾着没擦干净的血渍。“这是抢篮板时被人踩的,” 他笑着晃了晃脚,“没事,习惯了,多练点核心力量就能跳得再快一点。”​

当徐杰和张宁站在亚洲杯名单上,我看到了中国篮球最该有的样子

他的训练计划表在队友圈里传过 —— 每天提前两小时练控球,赛后加练 100 个三分,休赛期带着负重背心练折返跑。别人练五组的防守滑步,他非要练到第七组膝盖发僵才停。“我知道自己慢,那就多跑几步呗。”​

从 “网红球员” 到国手,张宁把质疑声变成燃料​

张宁的故事更像部逆袭爽剧。选秀时专家说他 “技术粗糙”,第一年打 CBA 被骂 “只会横冲直撞”,甚至有人编段子:“张宁打球像没头苍蝇,除了壮啥都不会。”​

但现在的张宁,是山西队的得分王,场均 19.2 分,投篮命中率比新秀年涨了 12 个百分点。他夏天在特训营的视频我看过,每天投进 500 个三分才允许自己喝水,对抗训练时主动找外援 “单挑”,被撞倒了爬起来第一句话是 “再来”。​

当徐杰和张宁站在亚洲杯名单上,我看到了中国篮球最该有的样子

“别人说我不行,我就练到他们闭嘴。” 他在采访里扯着嗓子说,脖子上的青筋鼓起来,像头不服输的小牛。上赛季对阵广东,他带着崴伤的脚踝打满 40 分钟,最后那个绝杀三分,是他当天投进的第 7 个 —— 而那天早上,他已经在球馆练了 3 个小时。​

科比的 700 小时,藏着所有普通人的逆袭密码​

看到徐杰和张宁,总会想起科比那段话:“我知道洛杉矶每天四点的样子。”​

有人说科比天赋一般?可他每年比别人多练 700 个小时,20 年就是 14000 小时。换算成天数,是 583 天 —— 相当于比别人多练了一年半。他的总冠军戒指,不是戴在天赋上,是戴在每天三次训练、把手指练到变形的手上。​

当徐杰和张宁站在亚洲杯名单上,我看到了中国篮球最该有的样子

徐杰和张宁,不就是中国篮球的 “小科比” 吗?他们没有两米一的身高,没有能轻松扣篮的弹跳,但他们有 “别人练一遍我练三遍” 的狠劲,有 “摔断骨头也要把球抢下来” 的拼劲。​

以前总有人说篮球圈 “讲人情”,说 “没天赋啥都白搭”。但现在,徐杰用绷带缠出来的防守,张宁用汗水泡出来的投篮,硬生生砸开了国家队的大门。这哪里是选两个人?这是在告诉所有人:在中国篮球这儿,努力终于比 “人情” 管用了。​

当徐杰和张宁站在亚洲杯名单上,我看到了中国篮球最该有的样子

男篮最缺的不是天才,是肯 “死磕” 的傻子​

现在的中国男篮,确实需要这样的 “傻子”。不是说天赋不重要,而是当我们暂时没有那么多天才时,总得有人站出来,用勤奋把坑填上。​

徐杰在防守时跳起来够对手传球的样子,张宁顶着两个人上篮的样子,可能不够优雅,不够 “天才”,但足够热血,足够让人相信:原来普通人拼尽全力,也能摸到国家队的地板。​

当徐杰和张宁站在亚洲杯名单上,我看到了中国篮球最该有的样子

九游体育

亚洲杯的赛场就在眼前,徐杰还会是那个被对手 “俯视” 的小个子,张宁还会被贴上 “糙哥” 的标签。但那又怎样?​

毕竟篮球这东西,从来不是比谁起点高,而是比谁更能扛着质疑,把每一步路走成上坡路。​

就像徐杰球鞋上的那句话:“矮怎么了?我跳得高啊。”

  • 底薪签约!火箭引入防守悍将奥科吉,或重塑西部后卫线对抗格局

    2025-07-27 23:26:30
    阅读
  • 中国足球观察 - 搁浅的国足选帅 “笨鸟难飞”的困惑

    2025-08-01 17:13:03
    阅读